1.金相法
金相法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试样从表面到心部随着碳含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组织变化。此方法适用于退火或正火组织(铁素体+珠光体)的钢种,也可以有条件的用于调质、淬火+回火、轧制或锻造状态的产品。
总脱碳层的测定—-在中碳钢、低合金钢中是以铁素体与其他组织组成的相对量变化来区分的。借助于测微目镜或直接在显微镜毛玻璃屏上测量从表面到其组织和基体组织已无区别的那一点距离。对每一试样,在较深的均匀脱碳区一个视场内,应随机进行几次测量(至少需5次),以这些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总脱碳层深度;而对于工具钢、轴承钢、弹簧钢是测量较深处的脱碳层作为总脱碳层深度的。 全脱碳层的测定---全脱碳层是指试样表面脱碳后得到的全铁素体组织,因此,测量时应从表面测至有渗碳体或有珠光体出现的那一点,或测量产生全铁素体组织的渗度为全脱碳层深度。 放大倍数的选择取决于脱碳层深度,如果需方没有特殊规定,通常采用的放大倍数为100倍。一般来说,具有近似平衡组织的钢种脱碳层取决于珠光体的减少量
2 硬度法
显微硬度法此方法是测量在试样横截面上沿垂直于表面方向上的显微硬度值的分布梯。其理论依据是淬火钢的基体组织马氏体的硬度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高,而从钢件表面至基体因脱碳造成了碳元素的不同程度损失,不同脱碳程度区域其硬度值也不同。硬度法所测试的物理量为硬度值。值得注意的是,GB/T 224-2008中规定因淬不上火所以显微硬度法对低碳钢测试不准确,适用于“脱碳层相当深但和淬火区厚度相比却又很小的亚共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但因淬火马氏体的碳含量约增至0.6%~0.7%后其硬度几乎不再随之增高等原因,所以该方法的应用范围应尽量限制于亚共析钢。
3.碳含量测定法
碳含量测定法是通过测定试样不同层深处的碳含量来测定脱碳层深度的方法,是一种直接测量的方法。其测试对象为试样表面不同层或从试样的不同层采集的金属屑,根据测试对象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种测试方法,测定试样不同层表面碳含量的方法一般采取光谱分析法,采用铣切或磨削的方式将试样加工至规定层深处;测定从试样不同层采集的金属屑来确定该层深处碳含量的方法一般采取化学分析法,采用铣切或钻取的方式来获得测试所需的金属屑。在实际操作中将从不同层深处所测定的碳含量绘制成碳含量-深度曲线,从曲线上判定其不同深度处的脱碳情况。该方法主要应用于科研领域。
4.光谱分析法
将平面试样逐层磨削,每层间隔0.1mm,在每一层上进行碳的光谱测定。要设法使逐层的光谱火花放电区不重叠。测量从表面到碳含量达到规定数值的那一点的距离,即为脱碳层深度。一般只适用于具有合适尺寸的平面试样。
GB/T 224-2019 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ISO 3887-2003 钢脱碳层深度的测定
上述就是为你介绍的有关脱碳层深度检测实验方法的内容,对此你还有什么不了解的,欢迎前来咨询我们网站,我们会有技术人员为你讲解。